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当年轻人数量减少,一些底层岗位面临无人接替的困境,只能由老年人填补空缺,以免影响社会正常运行。
而邻国日本的前车之鉴也让我们警醒,年轻人因看不到上升希望而降低生育意愿。在此背景下,为提升生育率,多地纷纷出招,其中一些奖励措施令网友直呼 “心动”。
广东东莞的一些社区行动迅速,如某社区规定,二孩家庭直接奖励 2 万元,三孩家庭奖励 5 万元。真金白银的补贴,让当地原本犹豫是否生育的家庭开始重新考虑。
很快,类似的补贴福利在多地涌现。呼和浩特的育儿补贴十分引人注目,二胎家庭可享受 5 万元奖励,分 5 年领取;三孩家庭奖励高达 10 万元,分 10 年领取。
这一长期补贴模式,既能缓解家庭生育的经济压力,又能确保补贴对当地生育率提升产生持续作用。消息传出,不少网友表示应该全国推行,认为这能大大减轻婚后生育的经济负担。
除了直接的生育补贴,各地还关注到生育女性的职场权益。武汉全面推行 “妈妈岗就业模式”,针对 12 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设置相关岗位,工作时间具有较大弹性。
这些岗位不仅招收年轻妈妈,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的育儿妇女也成为帮扶对象。这一举措打消了部分女性因生育可能影响工作的顾虑,间接促进了生育率的提升。
公共场合中,哺乳室、爱心专座等设施也越来越常见,为带幼儿出行的母亲提供了便利。
虽然这些生育奖励政策在网上引发热议,部分网友也表示心动,但现实中生育家庭数量的增长仍较为缓慢。
养育孩子的成本高昂,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粗略估算需花费几十万,三个孩子则至少需要 150 万左右。
若孩子中有男孩,结婚买房的费用更是一笔巨大开支,远远超过生育补贴的金额。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医疗费用等也不容小觑。所以,生育补贴对新生儿数量提升的实际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不可否认,这些奖励政策已迈出了积极的一步,未来若能在降低育儿成本等方面持续发力,生育率提升或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