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买美国油、柬埔寨选波音,中国 “一带一路” 被捅了?

 189    |      2025-08-07 07:37

2025年4月15日,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政策像一颗炸弹投入全球贸易池。这份要求他国对美关税与美国对其关税完全对等的文件,瞬间让亚洲多国陷入紧张。

日本和韩国率先妥协,分别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和3500亿美元,以换取关税减免。紧接着,巴基斯坦和柬埔寨也相继与美国达成协议,看似平静的亚洲经济版图,实则已暗流涌动。

7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宫与巴基斯坦能源部长签署协议,宣称发现巴基斯坦蕴藏90亿桶石油资源。作为交换,巴基斯坦输美商品关税从29%降至19%,并首次从美国进口100万桶原油。

次日,柬埔寨副总理孙占托宣布对美商品零关税,并采购10架波音737MAX飞机,后续可能再追加10架。这两笔交易看似普通,却像两把利刃,直插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域。中国与巴基斯坦、柬埔寨的关系,曾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中国在柬埔寨投资超200亿美元,建成西哈努克港经济区,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10亿美元;在巴基斯坦,62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涵盖公路、电站、港口等重大项目。

然而,美国的介入正在改变这一切。巴基斯坦首次从美国进口石油,打破了其长期依赖中东和中国的能源格局;柬埔寨对美商品零关税,美国的廉价农产品、电子产品将大量涌入,冲击占柬埔寨进口市场35%的中国商品。

更让中国意外的是,柬埔寨选择波音而非中国商飞的C919,这打破了发展中国家优先采购中国飞机的惯例。面对美国的“快攻”,中国反应迅速且稳健。8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一带一路”是开放计划,不会因个别协议受阻。

同时,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在柬埔寨,加快建设“鱼米走廊”,帮助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前启动自贸协议升级谈判;在巴基斯坦,能源企业密集接触巴方,提出技术换股份的合作模式,并研究延长能源项目贷款期限。

专家指出,中国通过深化产业合作、解决资金难题等方式,巩固与伙伴国的关系,这种“软功夫”对抗,显示出中国对长期战略的信心。然而,美国的协议并非无懈可击。柬埔寨农民因美国廉价农产品涌入而抗议,巴基斯坦国内对石油协议的质疑声不断,日本此前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也被证明多为商业贷款。

新加坡教授马凯硕分析,中国数十年建立的信任网络,远比一次高压谈判更稳固。事实也证明,尽管美国短期内抢占了部分市场,但中国通过多年投资积累的深厚关系和丰富合作经验,仍在亚洲保持着强大影响力。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博弈,正在重塑亚洲经济格局。特朗普的“组合拳”虽让美国暂时占据主动,但中国的应对策略展现出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韧性。未来,亚洲国家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关键。而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乎贸易数字的变化,更将决定21世纪世界权力游戏的走向。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