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选址距离实控线仅18公里,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该工程为强化前沿军事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合理依据”。在项目启动前,若单纯向藏南地区增派兵力或部署防空导弹、雷达、机场等设施,易被解读为具有挑衅意图,在国际舆论中也难以充分辩驳。
然而,依托这个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国家级重大工程,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驻军、防空系统、雷达站、机场等),则显得合情合理,大大降低了国际争议的风险。
其次,水电站的建设将彻底改变前沿驻军的后勤保障模式,实现从“纯消耗”到“依托共享”的转变。
过去,该区域的军事存在属于纯粹的支出性消耗,所有物资运输高度依赖且完全消耗于军队自身的后勤体系,成本高昂。
水电站的建设和长期运营,必然要求建立一条稳定、高效、低成本的物资运输大通道。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可以充分利用这条民用命脉,实现物资、人员和装备运输的共享,从而大幅降低长期驻防的物流成本和保障压力。
因此,这个重大工程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在战略层面为巩固实控线附近的防卫态势提供了双重支撑:既强化了军事部署的正当性,又优化了后勤保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