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入中国的婚姻生活之前,我从未敢去设想自己能过上如今这般日子,一切都如同梦境般美好,然而,我终究是来自印度的姑娘,那些难以适应的地方,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真正习惯。
印度姑娘薇迪雅的脸上带着一种矛盾的神情,当聊起自己在中国的生活时,她满心欢喜,可也夹杂着一丝丝的困扰。
这位来自印度的姑娘,在中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她又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感到不适应呢?
印度姑娘在中国的生活
我名叫薇迪雅,嫁到中国差不多已有11年了,在这11年的中国生活里,我和丈夫以及婆家的亲人相处得都十分融洽。
我生下了3个孩子,还和自己的小姑子合伙开了一家不算大的面包店。
在中国的生活让我感到十分开心,也充满了自由,各个方面都让我觉得满意又舒服。
在来到中国之前,我就已经会说普通话了,因为当时我爸爸的公司和中国的工厂有着合作往来。
而且我爸爸本人对中国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许多对中国抱有偏见的印度人不一样,他在谈论中国的时候,总是带着几分羡慕与敬佩。
在爸爸的影响下,我也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后来在爸爸的介绍下,很自然地认识了我现在的丈夫。
嫁到中国之后,我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有着别样的精彩,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有着不同的快乐时光。
我曾在深夜里和丈夫坐在路边的小摊上吃烧烤,也曾在太阳升起之前爬到山上看日出,还曾在凌晨时分和丈夫一起看电影……
这些都是我在印度时不敢想象,也从未有过的体验。
在我年纪还小的时候,妈妈就一次次地告诉我,夜晚对于女人来说是很危险的,不可以出门。
我虽然一直没办法理解这一点,但这并不妨碍我听从妈妈的劝告,她总是为我好,我理应听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明白晚上并没有那么危险,但对于印度的女人来说,在夜晚独自外出确实不怎么安全。
可在中国,我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不过我还是很少在晚上一个人出门,毕竟我有丈夫、有孩子,还有要好的姐妹。
我很喜欢去各种各样不同的店铺品尝美食,有时候和丈夫一起,有时候和小姑子,有时候和姐妹,总能从中找到不一样的乐趣。
我也很喜欢我和小姑子开的面包店,我们的面包店不大,除去后厨,对外营业的门店总共也就20多平方米,但我们都在用心地经营着。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卖的都是比较传统的面包,到了现在,我们会制作一些小蛋糕、甜品之类的来售卖。
要是店面再大一点,我们还在考虑要不要研究一些饮品来卖,而不是只售卖现成的盒装饮料和牛奶。
我的小姑子是不婚主义者,她今年已经31岁了,公婆对此十分着急,想让她赶紧结婚,可她还是整天念叨着“我才不要结婚,我为什么要去别人家伺候别人的爸妈”!
我第一次听到她这种说法时,觉得非常新奇,但仔细一想,她的说法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女孩子嫁人,可不就是要去到别人家生活嘛。
不过说到“伺候”,我觉得还是要看具体的人,像我们家就不存在这种说法,公婆人都很好,家里的家务也不会非要我来做,孩子也不是我一个人带。
衣服一直都是用洗衣机洗,以前扫地、拖地、洗澡之类的事情还挺麻烦,但现在有了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很多家务就变得轻松多了。
平时家里做饭的基本上都是公婆,他们的厨艺很好,我在家里基本上没有下过厨,最多也就是偶尔给家人做一顿咖喱鸡。
我一般不会去买那种成品咖喱,而是会花大半天的时间从香料开始亲手制作,有些香料还是我从印度带过来的。
家人们都很给我面子,非常喜欢我做的咖喱鸡,每次他们都吃得赞不绝口,不停地夸奖,这让下厨的我感到格外开心。
我和丈夫的关系也很好,当然偶尔也会拌嘴、争执几句,毕竟在一起生活,有点小矛盾是难免的。
但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夫妻俩都很恩爱,丈夫对我特别好,这让我一度以为中国男人全都是好人,甚至还想劝我在印度的那些闺蜜也找个中国男人结婚。
可随着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也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男人都很好,只要是人,就有好有坏,坏男人在中国也不在少数。
不过那种会动手打老婆的情况并不常见,这一点和印度不同,反正我来中国这么多年,身边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男人。
但在印度,我却见过很多,身边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这反而显得我爸爸这种不会动手打老婆、打孩子的人像是个好男人。
可实际上,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男人,毕竟我想没有哪个好男人会有三个老婆……
不管怎么说,他不是个好丈夫,但却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是受益的那一个,所以我也没资格对他过多指责。
中国的日子真的非常美妙,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没有嫁给现在的中国丈夫,而是嫁给了一个印度男人,那我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
我有过很多设想,但从那些已经结婚的印度姐妹身上来看,如果我嫁的是印度人,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幸福和自由。
而且很可能会因为连续生了两个女儿而被嫌弃,我有一个印度姐妹就是这样,她连续生了两个女儿后,被丈夫打得大半个月下不了床,非常凄惨。
我现在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当时我先是生了两个女儿,丈夫和公婆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不满,反而觉得女儿好,对于有没有男孩并不在意。
后来是我自己非要再生一个,我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再生一个,而且强烈希望是个儿子。
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都觉得当时有点走火入魔了,其实孩子是男是女好像真的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重要,而且女儿真的很乖、很可爱!
我的两个女儿都上小学了,她们很听话,成绩也很好,是我的骄傲!
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平淡之中又让我觉得格外甜蜜,无论怎么回味,都带着甜甜的味道。
虽然我真的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但不管怎样,我都是一个印度人,身在异国他乡,有不适应的地方自然也是难免的。
其中有三个方面,是我这么多年来都没办法适应的。
无法适应的3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中国人的亲戚实在太多了。
这一点真的让我很困扰,尤其是刚来中国的那几年,这个叔叔、那个阿姨,还有什么表姑婆、三舅公之类的,一大堆我没办法理解的称呼。
他们还偏偏全都是长辈,每次回老家,我一旦单独遇到人就头皮发麻,因为我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亲戚,也不知道该叫什么。
原本以为过了几年,亲戚们应该都认识得差不多了,谁知偶尔还是会听到一些明明住得离家很近,但我好像从来没见过的亲戚家发生了什么事,需要包红包过去。
比如有亲戚住院、结婚、去世、盖房子、孩子满月、搬新房、老人过寿等等,都要一一发红包过去,婆婆告诉我这是人情世故。
但说实话,我始终理解不了,也一直没办法适应,真的很奇怪、很麻烦。
亲戚多到我至今都没能全部记住,可奇怪的是,老公家那些十多岁的年轻人反而是一见到人就知道该怎么称呼……
虽然老公和公婆从来没有要求我全都记住,但我看到人不知道该叫什么就没办法打招呼。
而对方却能清楚地说出我是谁,是谁家的儿媳或者是谁的老婆,这让我感到非常尴尬。
这种尴尬每次出现都会持续小半天,对方一副熟络的样子让我感到很无奈,心里不停地在问:您到底是谁啊!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人对印度人的固有印象太深刻,都有些刻板了。
在中国人看来,很多印度人都是用手吃饭,上完厕所也用手清洁,身上还有异味,而且不吃牛肉。
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人一谈到印度人,就会想到我上面说的这些。
但实际上,我来中国这么多年,吃饭肯定是用筷子的,我筷子用得可好了,甚至拿筷子的姿势都是标准的。
要知道,中国人大多喜欢吃新鲜、热乎的食物,别说菜了,就连刚出锅的米饭都是热腾腾的,这怎么能用手抓着吃呢?那肯定是要借助工具的啊!
更别说我还特别喜欢吃火锅,这要是用手抓着吃,我的手多半早就不行了。
至于上完厕所,我也不是用手直接擦的,我现在都是用纸巾,以前在印度的时候则是用水冲,冲完之后还会吹干,根本不是很多中国人以为的那么不讲究!
至于身上的体味问题,也不是每个印度人都有的,反正我身上就没有什么太糟糕的异味。
而且因为夏天饮食比较清淡,就算我满身大汗,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体味。
最后关于吃牛肉这一点,我必须说明,并不是每个印度人都不吃牛肉,这和信仰有关,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他们确实不吃牛肉。
但我不是啊,我可喜欢吃牛肉了,不仅我爱吃,我们全家都爱吃,就连住在我家隔壁的邻居也同样爱吃,顺便说一句,中国的牛肉比印度的好吃。
我来中国之后,还特别喜欢牛肉火锅、炒牛河、牛肉丸子、牛筋丸、牛肉干之类的,我都很爱吃。
这么说吧,只要是牛肉制品,我都喜欢,不管是卤牛肉还是炒牛肉,我都非常喜爱!
所以我有时候真的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印度人的刻板印象会这么深?弄得我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印度人,反倒像是中国人更了解印度人似的。
这是我始终没办法适应的一个方面,到现在还有人听说我是印度人后问我“那你是不是不吃牛肉”,我的回答向来只有一个:不是的,我很爱吃。
第三个方面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好像很强,但又好像一点都不强。
这一点曾经让我非常困惑,也很迷茫,都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
举个例子吧,我丈夫朋友的妻子和我成了朋友,她是个长得很可爱的中国女性,我对她很有好感。
我们约好去一家网上很有名的店里吃东西,还约好了时间一起过去。
她开车来接我,说好了会在14点到我家小区外面,她就真的正好在14点的时候在那里等我了!
我们吃完之后,我说我还看到另一家店好像也很不错,下次我们可以去尝尝。
然后她就对我说:“好啊,那我们过两天去。”
我自然是说“好,没问题”,过了两天,我一直在等她联系我,可到了下午3点多,她都没有给我发消息。
我就打电话问她:“亲爱的,不是说好今天一起去我们上次说的那家店吃东西的吗?”
电话那头的她沉默了好一会儿,语气中带着些许尴尬,说:“雅雅,我说的过两天并不是指今天,而是说等我们有空了再一起去,很抱歉,我今天没空。”
这下轮到我沉默了,那她为什么要说过两天呢?过两天的意思难道不是两天之后吗?
就这样,你们说让人迷惑不迷惑,这让我怎么理解啊,说好下午两点就准时下午两点,怎么说好过两天就不是真的两天之后了呢?
而且中国人还有很多让我适应不了也理解不了的说法,比如什么快了、很快了、马上之类的。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实在是让我无法适应,他们好像能够按时按点,但又好像不能。
哪怕我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还是适应不了,每次和人约着出去,我都一定要问清楚准确到分钟的时间点,不然我总觉得又会闹出乌龙。
除了这三个方面,我真心觉得嫁到中国是非常好的,超级幸福,交到的中国朋友也都特别有趣又体贴,我觉得自己既幸运又幸福。
我想我在中国永远都不会待腻,因为在这里生活真的很快乐,哪怕有些方面始终没办法适应,但一点都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我目前比较大的一个近期目标,就是能和小姑子再开一家面包店,想把店开在女儿的小学附近,不过这有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