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娃学习怕苦怕累, 又贪吃又贪玩是青春期特质, 早明白早解脱

 103    |      2025-07-03 05:49

曾经我有一段时间,特别执着于改变孩子,我觉得孩子满身问题:

吃不了学习的苦,还没学一点,就觉得累,觉得苦,就想办法让自己放松;

觉得孩子写字太丑,太着急,总是想让各方协力倒逼孩子认真写字;

认为孩子贪吃又贪玩,光想及时享乐,很多想法都落地不了;

埋怨孩子只仰望星空,却忘记脚踏实地,觉得孩子缺乏敬畏之心。

当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纠正孩子的问题时,我的焦虑不由自主就上来了。

各种催,各种吐槽,各种说教和苦口婆心,换来的是孩子不耐烦的敷衍,或者嘴上答应,但行动丝毫没有改变。

要么是怼我:

你觉得那么容易,你自己学个给我看看!别总站着说话不腰疼。换成你,你还未必有我做得更好。

气得半死,又很无奈。

明明是我为孩子好,明明是我看到他的问题,怎么就不能提了?

当时很委屈,觉得做个家长怎么就这么卑微?怎么就不能管孩子了?

一管就错,不管着急,管了还不落好,还被孩子针锋相对。

那段跟家孩子较劲,一心想把孩子掰过来的时光,很焦虑也很煎熬。

自己整天唉声叹气,又对孩子的各种不听劝无可奈何。

直到最近一年,我才想通一个问题真相:

初高中娃怕苦怕累,又贪吃又贪玩,是常态化,也是青春期孩子的特质。

原因有三个:

首先,现在的娃没有经历过物质上的匮乏,对奋斗没有明晰的目标。

不像我们这代人吃过苦,受过罪,体验过生活之疾苦,所以对学习是捷径的想法很根深蒂固。

但娃从小就是在父母奋斗多年的基础上,轻而易举就享有了最好的资源,最优渥的条件。

对于孩子来说,是没苦可吃,基本想吃什么有什么,想要什么也基本能满足。

所以就养成了孩子又贪吃又贪玩,还吃不了苦的习惯。

其次,父母对孩子照顾太精细,管得太多,包办太好,才造成孩子完全吃不了苦。

青春期的孩子原本是要自主负责和自我承担,但因为父母对孩子照顾太好,爱得太深。

所以就造成孩子从生活到学习,父母都是全包办,替孩子避了所有的坑,给孩子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捷径。

孩子只用听话照做,或者遵循着父母设定好的轨迹前行。

但到了青春期后,孩子就是不愿意再听父母的,想自己做主,想翻身做自己的主人。

但这时的孩子被父母圈养太久,习惯性地依赖父母。

所以孩子只有想独立和自主的想法,却没有自我承担的能力。

就会出现孩子既叛逆又依赖父母,既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又无法用努力去落地。

吃不了苦的锅不该全由孩子背,更重要的是父母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干涉太多,做得太多。

最后,父母对孩子只做加法,从不做减法。

之前我对孩子也是一股脑只想为他好,只嫌对孩子做得不够还不够。

只对孩子做加法的爱,会有两种结果:

第一是父母付出太多,而看到孩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会产生挫败感和落差感;

第二是孩子烦躁父母过度的关心,过度的爱,躲避着父母,懒得搭理和沟通。

父母对孩子如果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看到孩子的摆烂,玻璃心和不能吃苦的事实。

还要看到孩子怕苦怕累,贪吃又贪玩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形成因素。

自律和努力都是一种习惯,也是靠磨细节而养成的一种素养。

没有人会天生自律,也没有人愿意多吃苦,无非就是目标的驱动之下的强烈愿望。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爱做做减法,能别那么全能和事无巨细,孩子才有机会历练,做到自我负责与自我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