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社零同比大幅增长6.4%,高于wind一致预期,并创下2024年以来新高,引发市场热议。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港股新消费行情的火热,也带动了市场对消费板块的关注热度。向后看,消费数据的强势表现有望延续吗?如何看待后续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
社零超预期背后:因旧换新的电商促销的共振
5月社零数据超预期,主要系以旧换新补贴共振、电商促销前置以及假期错位的结果。拆分5月社零数据,服务和商品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餐饮收入、商品零售5月同比增速分别为5.9%、6.5%,较4月均有回升,或与假期带动需求集中释放有关(端午错月,5月假期同比去年多两天)。此外,1-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上行至8.5%,高于去年全年的7.2%以及今年1-4月的7.7%,主要系电商“618”促销活动提前。商品消费方面,分品类看,同时受益于“618”电商促销活动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速较4月分别提升14.2、13.1个百分点至53.0%、33.0%;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同比增速较4月有所回落,但仍高于25%。此外,受益于高金价与低基数支撑的金银珠宝类、受益于各地文体赛事和民众健身消费推动的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速也均超过20%。
补贴效应退坡隐忧,改善持续性仍需政策呵护
向后看,考虑到“以旧换新”补贴效应退坡以及年中促销带来的需求提前释放,社零高增的持续性或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近期部分地区“以旧换新”补贴暂缓,可能对相关品类社零数据形成一定扰动。不过,关税扰动下“抢出口”下的需求前置或使得下半年出口面临一定压力,政策发力“提内需”的必要性提升,结构上仍有较大修复空间的服务消费或是政策发力方向。
从更底层的维度,居民消费仍受到住房、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压力与收入预期不确定性的双重抑制。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民生十条”),针对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做出进一步部署,如收入方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住房方面提到“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生育补贴方面提到“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医疗方面提到“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用药保障需求”,客观上有利于提振消费的良好环境。关注后续相关政策落地对当前消费改善趋势的巩固效能。
投资机会挖掘,聚焦政策加力和消费变迁两大线索
聚焦投资方面,今年消费板块整体呈现结构分化,新消费反复走强,而白酒等传统消费略显黯淡。通过复盘日美等国经验,在债务杠杆去化、经济增速换挡阶段,消费呈现出追求性价比和情绪价值的特征。当前LABUBU成为年轻人的“塑料茅台”,并带动港股新消费行情的火热演绎,反映出为情绪“开发票”的新消费的魅力正在被市场逐步认知,传统的消费投资框架正在重塑。目前来看,在国内宏观经济能见度不高的背景下,消费板块整体贝塔动能有限,老消费估值已有吸引力,但趋势性机会仍需等待,关注具备股息率优势的龙头以及政策加力细分方向;新消费方面部分估值已处于较高水平,短期需警惕回调风险,但多数新消费企业仍处于成长初期,远期发展空间广阔,持续关注满足情绪价值且品类不断创新的零食、美妆、宠物经济等新消费品类。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